我院省鹅体系专家团深入省东部地区开展技术指导和产业调研

时间:2025-07-29浏览:10


724日至28日,我院动物科学系省鹅体系首席专家王秋菊教授、副首席专家刘胜军教授,与动物药学系主任崔一喆教授,组成育种、养殖、疾病防控领域专家的服务团队,深入黑龙江省东部鹅主要养殖地区绥滨县、富锦市、宝清县、友谊县、集贤县、林口县、青冈县等7地开展技术指导和产业调研,旨在及时掌握东部地区鹅养殖情况和产业发展动态,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对龙江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服务与支撑。

      科技服务到基层 破解鹅业发展难题

专家团队为绥滨县、富锦市、友谊县、林口县、青冈县等5个养殖场授牌"综合技术示范园",并针对养殖户反映的浆膜炎防控、热应激管理、种源质量等核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。在宝清县,针对养殖户咨询高温采食下降问题,王秋菊首席提出"早晚补光饲喂+饲料添加1%酵母培养物或白茅根"及时水饮维生素C的综合方案,可使日均增重维持不掉秤。在友谊县,针对鹅浆膜炎防治,崔一喆教授给出中西结合(黄连解毒散+小柴胡+恩诺沙星)的防治方法,解决仅用抗生素导致的副作用大等问题。

      品种选育谋突破 筑牢产业根基

在富锦、林口和青冈种鹅场调研时,团队重点考察了当地种鹅养殖与杂交改良情况。副首席刘胜军教授指出:"我省正加快培育适合寒地养殖的龙江白鹅配套系,目前体系已在肇源县建立核心育种场,通过不断选育,将有效解决外引种源适应性差的问题"。林口县海华大鹅养殖合作社徐井海、青冈县继东大鹅养殖合作社黄继东都反馈:"今年养殖种鹅生产的杂交商品鹅,成活率比南方购进的鹅苗提高20%70天即可达到4.25kg的出栏体重,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。"富锦市狮头鹅养殖基地经过3年试养,成功在黑龙江省养殖并繁殖广东狮头鹅,实现南鹅北养。

      技术集成显成效 全链服务助增收

专家团在宝清县召开现场培训会,系统介绍"三段式"养殖工艺:雏鹅期推广高床网养技术,中鹅期推行"玉米地放养+精料"生态模式,出栏前20天采用玉米强化育肥。并在绥滨县给养殖大户根据周边环境现场讲解“玉鹅种养”生态养殖模式。友谊县大鹅养殖合作社在连续2年应用该模式后,每只鹅多增收7-12元。体系还在绥滨县打造"智慧养鹅"示范,今年通过高标准环控脱温鹅舍,以97%成活率成功脱温雏鹅200万羽。

      体系联动促升级 科技赋能产业振兴

此次调研累计解决技术问题21项,收集产业需求17条。王秋菊表示:"下一步将重点建设‘良种繁育-标准化养殖-精深加工’全产业链示范带,推动未来5年东部地区鹅养殖规模维稳500万只以上。"鹅体系将根据调研需求编制《黑龙江省鹅产业提质增效技术手册》,并通过"线上培训+田间学校"方式实现技术全覆盖,为龙江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。

供稿:王秋菊